香港佛教殯儀


香港佛教殯儀  佛儀館

 死後49內辦超渡法事供燈、唸佛菩薩名掛經幡布施,才會改變他原本投生之界別   

  六字大明咒

亡者家屬在49天內唸六字大明咒十萬遍,能令亡者罪孽消除,甚至往生淨土。

 

I
關於我們
捐贈 手轉經輪 125元(暫停)
捐贈二部井水地下水管道過濾器給寺院
2023年12月捐贈冬天厚襪(已停止)
服務範圍
助印佛經---佛說千佛洪名寶懺(簡體字版)
開始籌建唐山大型轉經輪
2021年10月27日藏曆佛天降日掛經幡
2022年5月捐贈 3 座 佛塔(已圓滿)
佛教殯儀服務
佛顯靈及往生西方瑞相照片VIDEO (推介)
佛教網站
嬰靈之超渡法事
有關密宗
佛教常識
輪迴實證
高僧開示VIDEO
佛經動畫短片VIDEO
素食店及自製素菜 Video
念珠
慈善機構
政府有關設施及法規
破瓦法
查詢表格
絕症用的中醫及西醫處方
深圳佛教殯儀 臨終助唸
四川省佛教殯儀 臨終助唸
台灣佛教殯儀 生死教育 臨終助唸
全球佛教臨終助念團
打齋---佛教稱超渡法事
現代佛教徒守戒心理及醫學資訊

 

過去10年,香港的自殺人數不斷上升,根據死因裁判法庭報告顯示,2004年有1187人自殺,以香港690萬人口計算,自殺率是17.2,即每10萬人就有17.2人自殺,平均每日約有3人自殺。失業人士自殺率近30%,排位最高、其次逾12%為退休人士,令人驚訝的是家庭主婦自殺率為11.28%,排行第三位。


2004年的自殺統計分析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熱線中心在2004年接獲求助個案約九千五百宗,在性別分佈中,2004年女求助者比男求助者高出12%,雖然女求助者的數字比男求助者為高,但在2004年,願意求助的男性比率已比2003年略有提升。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主席黃祐榮先生提出一個很值得留意的地方,就是男女性的自殺比例與男女求助的比例有很大的差異。雖然女性求助者往往比男性求助者為高,但男性自殺死亡的數字卻比女性高,而且用的方法都是一些差不多「必死」的方法,如跳樓或跳橋等,原因可能與男性不易開放自己,很少有向別人分享內心感受的經驗有關,因此,當問題出現的時候,往往都傾向將壓力一力承擔,以致情緒不能有機會向人宣洩出來,亦不慣找傾訴對象以助舒緩情緒。


根據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004年的年報資料,就求助者的年齡分佈分析,大部份的求助者年齡介乎2044歲之間,佔總求助人數的76.85%,當中仍以3034歲的年齡組別佔首位,佔21.52%,第二位是4044歲的組別,佔18.39%,第三位則是2024歲的組別,佔15.51%。根據統計結果顯示,1534歲的年齡組別求助率很高,這可能與該年齡組別人士仍面對生活上很多不明朗的變數和壓力有關。


2004年的統計數字中,有關求助者問題的種類,主要的問題困擾是精神健康,其次分別是職業、家庭及愛情問題。相比2003年的數字,受精神問題困擾的求助者仍有上升和仍居首位。根據資深精神科醫生陳玉麟表示,自殺問題跟精神問題兩者有密切關係,而有自殺傾向的人士,通常都會有抑鬱的問題。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主席黃祐榮先生表示,他們接觸的求助個案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士有情緒病或精神問題。另一方面,不同性別亦受不同的問題困擾,男性受職業問題困擾最嚴重,而女性則受精神問題困擾居多,接著的便是家庭、職業和愛情問題。當中不可忽略的就是家庭主婦自殺率的升幅,黃祐榮先生認為,問題可能與現今婦女要承受的經濟、感情及子女等壓力愈來愈大有關,如婚外情便是家庭主婦面對的嚴峻考驗。


傳媒報導自殺新聞的渲染手法

「迷惘最愛是誰 少女跳樓逃情」、「貧病鴛鴦 相擁跳樓殉愛」、「了斷婚外情 教師夫婦殉愛」、「夫婦跳樓 孽戀命償」......


以上都是節錄近月香港暢銷報章在頭版刊登相關自殺新聞的標題,令人容易聯想自殺有其淒美的感覺,在用詞上,甚麼「相擁跳樓殉愛」、「跳樓逃情」或「孽戀命償」等字眼都充滿煽情色彩。陳玉麟醫生及黃祐榮先生均認為傳媒在報導自殺新聞的時候,所用的字眼及描述案件手法都會直接影響受眾,如看到有關案件使用以大字標題及煽情的手法刊登在頭條,又或是記者詳細描寫死者的自殺過程,特別是對想自殺的人士來說,可能會有推波助瀾的效應,將問題惡化。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黃祐榮先生批評某些報章詳細刊登一些自殺過程及方法,猶如一條「自殺方程式」,很多時亦沒有提及自殺對家人的影響及後遺症,根本沒有平衡報導;而陳玉麟醫生亦批評部份報刊除了刊登自殺死者的恐怖死狀照片外,亦有將自殺事件塑造成浪漫及淒美的故事,誤導公眾,圖片不但使讀者不安,也使死者家人及朋友十分難受。而且,陳醫生亦曾有面對病人自殺死亡個案的經驗,他發現報章所述的尋死原因根本不是死者尋死的真正原因,只是以偏概全地用譁眾取寵的手法報導。其實,一個人自殺的原因複雜,很少因為一個問題而自尋短見,黃祐榮先生亦表示,一個人要自殺,他的問題是「冰封三尺 非一日之寒」,報刊報導的原因可能只是導火線,內裡一定有其複雜的原因。因此,自殺通常不是由單一問題而引起的。


對家人的困擾及自殺不遂的後遺症

有人認為自殺是一個自私的行為,以為一死了之就可以將問題解決,其實自殺根本沒有將問題解決,反而將問題擴大,對家人或朋友造成更大的困擾。根據陳玉麟醫生的經驗,有病人是因家人自殺而引致精神困擾,因而需要向精神科醫生求助;而自殺不遂亦帶給家人很大壓力,陳醫生說:「那些家人將更加緊張及憂慮,時常都害怕曾自殺的家人再去尋死,好像面對一個計時炸彈,不知何時引爆!」


黃祐榮先生亦指出,自殺身亡的家人,他們出現自殺的機會比平常人高出六倍。原因是通常自殺者會在臨死前發出一些自殺警號,很多時如家人在當時都不以為然或掉以輕心,而事情真的發生,他們通常會非常內疚,認為是自己的錯,亦沒有及時將問題處理等,自責的情緒帶給家人很大困擾。


在傳媒中,我們亦很難看到有關自殺不遂對當事人的後遺症,黃祐榮先生以跳樓及燒炭為例,跳樓自殺不遂,通常都會出現嚴重的骨傷;而燒炭主要是傷害大腦神經,有部份人士的記憶力及智商都可能受損。面對身體的問題,家人亦要額外付出時間及心力照顧當事人,這個情況亦使家人承受一定的壓力及困擾。陳玉麟醫生亦指出,有部份個案的家人內心可能會出現仇恨自殺者的情緒,問題不容忽視。


自殺問題與社會損失

一個嬰兒通常要母親懷胎十月才能出生,但選擇踏上自殺路的人,生命就在一瞬間了結,實在令人萬分惋惜。據資料顯示,本港目前受到精神困擾的人數高達40多萬,為搶救自殺人士的醫療開支每年也高達四千萬元,政府固然有責任做好預防工作,但我們也有責任阻止自殺發生,除了多關心身邊的親友,尤其應幫助有自殺傾向的人度過困境外,亦可以學習做一個有同理心的聆聽者,面對家人或朋友需要協助時,不要一味的提供意見或自己認為對的方法,甚至強加於求助者身上,相反,正如黃祐榮先生指出,我們應該用一個非審判態度去面對親友的求助,不要在他們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的時候,以一個仲裁者的角度與他們溝通。

 
 

葵涌 大連排道36--40號 貴盛工業大廈  第一期 13樓A 1307室

(舉行法事之佛堂位荔枝角!)

電話:  96702042 郭生(請安裝wechat與我通訊)

佛儀館微信Mr-Kwok96702042

(因太多行騙電話,沒有來電顯示電話,均不接聽。)

如果臨終之人能聞六字大明咒,或甚至死後才向其屍體或骨骸誦六字大明咒,該人之意識即刻由下三道之中得到解脫,往生上三道,終得證果。如是此六字大明咒之功德利益不可勝數。

   

歡迎連結,功德無量。

 

願此殊勝功德 迴向法界有情

盡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願以此網站所有佛經之功德迴向法界有情,一切中陰身眾生,蒙諸佛菩薩接引、業障消除、善業增長,隨願往生西方淨土。

為感謝各搜尋網站弘揚佛教殯儀網站,再以此網站所有佛經之功德迴向Google、雅虎、百度、新浪等員工,事業如意,身體健康,早證菩提。


 

 

 

Powered by ABC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