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佛教殯儀


香港佛教殯儀  佛儀館

 死後49內辦超渡法事供燈、唸佛菩薩名掛經幡布施,才會改變他原本投生之界別   

  六字大明咒

亡者家屬在49天內唸六字大明咒十萬遍,能令亡者罪孽消除,甚至往生淨土。

 

I
關於我們
捐贈 手轉經輪 125元(暫停)
捐贈二部井水地下水管道過濾器給寺院
2023年12月捐贈冬天厚襪(已停止)
服務範圍
助印佛經---佛說千佛洪名寶懺(簡體字版)
開始籌建唐山大型轉經輪
2021年10月27日藏曆佛天降日掛經幡
2022年5月捐贈 3 座 佛塔(已圓滿)
佛教殯儀服務
佛顯靈及往生西方瑞相照片VIDEO (推介)
佛教網站
嬰靈之超渡法事
有關密宗
佛教常識
輪迴實證
高僧開示VIDEO
佛經動畫短片VIDEO
素食店及自製素菜 Video
念珠
慈善機構
政府有關設施及法規
破瓦法
查詢表格
絕症用的中醫及西醫處方
深圳佛教殯儀 臨終助唸
四川省佛教殯儀 臨終助唸
台灣佛教殯儀 生死教育 臨終助唸
全球佛教臨終助念團
打齋---佛教稱超渡法事
現代佛教徒守戒心理及醫學資訊

 

皈依的正見

丹真絨布仁波切


今天我們來到普賢菩薩的道場峨眉山,緣起很殊勝,我在這裡跟大家簡單講講皈依的內容。


一、皈依的重要性


皈依是一切佛法的基礎,皈依是一切戒律的基礎,皈依也是一切佛法的前提,所以皈依非常重要。


皈依是一切佛法的基礎


為什麼說皈依是佛法的基礎呢?比如說我們要蓋一棟房子,首先就要打好地基,地基如果沒有打好,那麼這房子肯定是建不好的。地基打穩固了,之後才能建起房子。學佛也是一樣,首先必須皈依以後才能學佛,所以我們必須要先皈依。


蓮華生大士曾說過,「皈依就是一切佛法的基本,三寶是一切佛法的支柱」。所以皈依非常重要。很多人認為:「我相信佛法,心地善良、多做好事,這樣就可以了。不需要皈依,心中有佛是一樣的」。如果有這樣的想法,肯定是解脫不了的。真正有解脫的願望,首先就要皈依。


皈依是一切戒律的基礎


我們現在有很多居士想要受持五戒、菩薩戒等戒律,但是否有先皈依呢?皈依是受戒的前提,如果沒有皈依,就不具備領受任何一條戒律的資格。在沒有皈依之前,只能稱為發願遵守一些戒律而已,還不屬於真正受戒的范疇。所以,必須先皈依、受皈依戒,再領受其它的戒律。受戒的基礎就是皈依。


皈依是一切佛法的前提


皈依以後再學佛,諸如念經、磕頭、燒香,或者各種善行等等,所作所為都將播下解脫的種子。如果沒有皈依的基礎,我們所行持的任何善法,雖然也有功德,但是卻沒有播下解脫的種子。所以必須要皈依,皈依就是修行的前提。


就如同我們要進入一棟房子,首先需要鑰匙。有了鑰匙才能進去,沒有鑰匙打開大門,那想進也進不了。同樣的道理,皈依就是修法的前提、修法的鑰匙,所以皈依非常重要。


二、皈依的含義


比如說有個幼兒,被狗或者其他動物追逐,他當時非常害怕,一定會呼喚媽媽。他為什麼要呼喚媽媽呢?因為他知道媽媽一定會來解救他,所以他堅定地跑到媽媽身邊尋求庇護,而不是跑到其他地方。同樣的道理,輪回是很可怕的,如果我們發願要從輪回裡獲得脫離,首先要皈依,沒有皈依就不具備脫離輪回的前提條件,唯有皈依,才有希望脫離輪回。


在其它的世間法裡,我們絕不可能獲得解脫;而其它的宗教,即使是顯現很多神通的外道,也沒有能力幫助我們從輪回苦海裡脫離。為什麼沒有相同的能力呢?是因為他們缺少慈悲與空性無二無別的智慧,沒有這樣的智慧就永遠都脫離不了輪回。不具備慈悲和證悟空性的智慧,行善也好、修行也好,仍然一直在輪回裡無法解脫。只有具備了皈依的基礎,才得以種下解脫的因,以此為前提順利地到達彼岸。所以必須要先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首先我們需要擁有信仰,必須要具備堅定的信心。但是我們不贊成盲目的信仰,我們倡導的是在充分了解佛教的基礎上產生信心。很多人說,「我對上師很有信心,對三寶很有信心。」其實,每個人的信心可能都不同,有些人是為了自己,有些人是為了事業,有些人是希求解脫……我們應該想一想,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一種信心呢,自己心裡最清楚。


我們對三寶應該具足什麼樣的信心呢?那就是智慧的信心。什麼是智慧的信心呢?就是無論處境是苦還是樂、是生還是死、是病痛還是健康,要堅信所有的一切都是源自於三寶的加持,這種堅定的、不動搖的、穩固的信心,才稱為智慧的信心。如果沒有這種信心,那就不能算是最好的信心。想要脫離輪回,首先要對上師三寶具足智慧的信心。


再說一下「皈依」兩個字的真實含義。有人認為,「我跟著上師念了皈依的儀軌,再磕了三個頭,然後領取了一本皈依證,得到了一個皈依法名,再蓋上了上師的印章,那就算是皈依了。」大多數人認為有皈依證、有法名,從此以後就成為一名佛教徒、一位佛門居士了。其實,這還不是合格的佛門弟子,也不算是合格的佛門居士。如果能真正從內心發起誓願和決心,無論如何都不改變對上師三寶的信心,那無論有沒有皈依證、有沒有法名,都是真正意義上的皈依。那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真正的佛門居士。如果沒有這樣的信念和決心,那即使有法名和皈依證,也不是真實意義上的皈依。


皈依的關鍵在於是否真正具備堅定不移的誓願與決心。



三、皈依三寶的功德


一旦我們真正認識到輪回的痛苦本性,就會迫切希望脫離輪回,而脫離輪回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佛、法、僧三寶。要想對三寶生起智慧的信心,得到究竟解脫,就需要了知三寶的功德。略說如下:


(一)、皈依佛寶:佛陀的功德不可思議,即使是十地菩薩的智慧也無法完全了知佛的功德。簡單來說可分三個方面:


1、佛陀因為對一切眾生具足慈悲的力量而對於輪回大海無所畏懼,且已斷盡我執、法執,不管三界六道哪裡都願意去,為了利益眾生,不怕千難萬險,對痛苦或疲勞沒有任何執著。而外道沒有去除我執、法執,不能令自他究竟解脫。


2、佛陀的慈悲、智慧、力量圓滿,對任何眾生的救度都絲毫不會錯過;而外道是無法做到的。


3、佛陀對所有眾生都是平等的慈悲,只要眾生發心清淨供養任何東西,佛陀都是慈悲、歡喜地接受,哪怕是一根繩子或一塊石頭。實際上佛陀是福德、智慧圓滿的聖者,並不需要任何供養物,佛陀接受供養就是為了眾生種福田---成為眾生最殊勝的應供處。佛陀最歡喜的是眾生能夠發心清淨、利益眾生、好好修行,這才是最殊勝的供養。


(二)、皈依法寶:法寶的功德同樣不可思議,展開來講也是講不完的。我們應這樣觀修:佛陀圓滿的智慧與功德,是從哪裡來的?它來源於法寶!所以需要好好聞思修行佛法,才能得到與佛陀同樣的功德與智慧。


(三)、皈依僧寶:僧眾對於佛陀妙法具足信心,能夠精進聞思修行、發菩提心,當去除了所有煩惱後,僧眾就可得到與佛陀一樣的成就,度化眾生。從這個方面來說,僧眾即是未來的佛陀。



四、皈依的本體


皈依的本體是皈依三寶,三寶為佛寶、法寶和僧寶。


皈依佛寶:釋迦牟尼佛等十方三世諸佛,以及化身、報身、法身佛等都屬於佛寶,都是我們的皈依處,這就是皈依佛。


皈依法寶:我們皈依的法寶是大乘的法還是小乘的法呢?有些人有分別心,「我是大乘佛法,我對小乘佛法沒有信心啊,如何如何……」。很多大乘佛法的弟子們都看不起小乘的佛法,這是不對的。其實,大乘佛法也好,小乘佛法也好,顯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是佛所宣講的法,都是我們的法寶,都是我們的皈依處。


皈依僧寶:關於僧寶,有些人認為已經證悟的出家人或者像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那樣的登地菩薩,才是僧寶。我個人認為,只要這個人是出家人,對釋迦牟尼佛有信心,修學釋迦牟尼佛的法,穿著出家人的袈裟,不管他有沒有證悟,那就是我們的皈依僧寶,是我們的皈依處,



顯密一家,不要有分別心


皈依三寶之後,我們作為學佛人,最主要是不要有分別心。現在漢地有很多類似情況,學密宗的人說,「密宗是最殊勝的,成就最快最好,顯宗的法不是很好」。學顯宗的人又說,「密宗神神秘秘的,不是佛法,不是正法,真正的法是顯宗的法」。這樣誹謗佛法的惡業是很嚴重的,比無間罪還嚴重。所以,無論是南傳、北傳、藏傳、漢傳、顯宗、密宗、大乘、小乘,都是佛陀傳下來的佛法。學習不同佛法的弟子,都是佛弟子,都是一個團隊,大家不要有分別心。


那麼顯宗或是密宗,是否需要全部都學呢?八萬四千法門,如果我們都學的話,或者一個一個讀的話,即使耗上一生的時間也是學不完、讀不完的。只能在這麼多的佛法裡,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法,這樣來修持就可以了。


信仰是對所有佛法都有信心,修行則是從諸多法門裡面選一個跟自己最有緣的法來修持,這一點非常關鍵。


無論大乘佛教的出家人,還是小乘佛教的出家人,都是我們皈依的僧寶。不要認為「大乘佛教的出家人是我的皈依僧寶,小乘的就不是」;也不要認為「顯宗師父是我的皈依師父,密宗的師父不是」或者「密宗師父是我的師父,顯宗的師父不是」。大家不要有這樣的分別心,只要是真正出家的僧人,都是我們的皈依僧寶。



五、為什麼在皈依三寶之前還有「皈依上師」?


在我們藏傳佛教裡皈依是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喇嘛啦迦森秋、桑結啦迦森秋、卻啦迦森秋、根燈啦迦森秋」。漢地沒有「皈依上師」,而我們藏地有「皈依上師」,就是皈依金剛上師。


為什麼要將皈依上師放在最前面呢?


如今佛陀已經圓寂,作為佛陀的代表---上師,為我們指明了解脫道路、讓我們分清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可見上師即佛;我們修的法是上師口裡傳出來的,可見上師即法;我們平時遇到困難時、乃至臨終往生時,都是上師幫助我們,可見上師即僧。佛法僧三者總集起來,就是皈依上師。所以,佛法僧總集起來就是上師。也正因為這樣,藏傳佛教強調四皈依,即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實際上,上師並不是一個外在的人。上師是三寶的總集,身是僧的本體、語是法的本體、意是佛的本體;上師也是三根本的總集,身為上師、語為本尊、意為空行;上師還是三身佛的總集,身為化身、語為報身、意為法身,所以說,上師是過去諸佛的化身、未來諸佛的源泉、現在諸佛的代表。所以,皈依三寶的總集就是皈依上師。


藏傳佛教中,是把上師當作人間三寶來皈依的,而不是說上師是三寶之外的第四寶。漢傳佛教中,也是把師作為三寶代表來看待的,從《法華經》、《華嚴經》等經典中都可找到依據。


上師的功德與十方三世諸佛菩薩的功德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差別。佛都是一樣的,上師也都是一樣的,但對自己來講,恩德最大的就是根本上師,過去出現過很多佛,我們沒有得到他的度化,現在上師示現色身來慈悲度化我們,教導我們分別善惡,就像是為盲人打開雙眼、重見光明。可見,相比於所有的佛,上師對我們的恩德更大。所以要把皈依上師放在最前面。


因此我們要念皈依上師,並且放在最前面,這是如理如法的。不會有矛盾。



六、皈依的戒體


佛是為我們指明方向的導師,法是我們邁向解脫的道路,僧是解脫路上幫忙我們的助伴。


相應地,皈依的戒體也就是決心和誓願為:


皈依佛寶


第一,我從今天開始直至究竟成佛,生生世世都以釋迦牟尼佛及十方諸佛作為我的導師。導師是什麼呢?就是以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指導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走哪條路、不該走哪條路,這就是指導我們的導師。


第二,從今天開始,我們決心不將釋迦牟尼佛以外的世間外道、鬼神以及不是佛教的法主,作為我們的導師。我們必須要下這個決心,才有這個皈依的戒體。從我們內心皈依的時候就要這樣發誓!比如說我們受居士五戒的時候,自己心裡要想「我從今天開始不殺生」,沒有這個誓願就領受不到居士五戒。因為沒有誓願,心裡沒有這樣的決心與想法。所以,皈依時也是一樣的,僅僅身體坐在這裡是領受不到皈依戒的,而且其他的戒律也無法領受,因而有這樣堅定的誓願和決心才算是真正的皈依。


皈依法寶


第一,從今天起直至究竟成佛之前,生生世世都將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法作為我的道。道是什麼呢?比如我們要到一個地方去,必須要有一條道路,沒有這條道路就到達不了那個地方。所以我們希求解脫也需要一條道路,這條道就是修法。法就是我們的道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法就如同我們的道,是我們必須修行的法,我們要這樣下決心。


第二,除了釋迦牟尼佛的法之外的其他宗教的法義,都不是我的道。現今世界,除了末法時代存在的幾大外道宗教外,還冒出來很多小的宗教,他們宣說自己是佛教,其實並不是。所以一定要下定決心,除了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以外,其它的都不是我的道。


皈依僧寶


第一,我從現在起直至究竟成佛之前,生生世世都將學佛的僧眾作為我的道友。道友是什麼呢?比如說我們去很遠、很漫長、很危險的地方,如果能夠找到一個有能力的朋友同行,就可以安全順利到達目的地。如果沒有這樣的同伴,一個人獨行,途中遇到意外或者很大的災難發生,那就很危險。我們學佛的過程,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這樣有能力的道友。雖然我們的父母、同學、同事、伴侶、兄弟、姐妹等等對我們也很好,有的甚至為了我們可以捨棄生命,但他們對我們的解脫並沒有幫助,因此不能把他們作為我們的道友。我們的道友就是學佛的僧眾,只有他們才有能力幫助我們。


第二,除了僧眾以外,其他邪魔外道和不學佛的人,都不是我們的道友。比如家裡的親戚或者身邊的朋友這些沒有學佛的人,雖然也是眾生,但我們不能把他們當成是解脫的道友。



七、皈依的學處


皈依最重要的兩個學處:


第一是不捨棄上師三寶。我們的身語意已托付給了上師三寶,縱然遇到再大的困難或障礙,哪怕是犧牲生命,也決不捨棄上師三寶。


如果我們沒有好好觀察就匆忙皈依,以後慢慢又發現有的上師顯現上可能有問題,那麼可以善巧遠離他,這樣不算捨棄上師三寶。善巧是說要這樣想:「這位上師利益眾生的顯現不可思議,我自己根器淺薄、目前實在無法追隨。」無論如何也不能毀謗皈依上師,也不能觀察他的過失。


有弟子問是否不能和外道同住,比如母親是佛教徒,兒子是基督徒,同住會犯戒嗎?最關鍵是自己不要認為別的宗教好,如果捨棄佛教去學別的,這就有問題了。也就是說,在其他家庭成員信外道的情況下,只要自己對上師三寶保持堅定的正見和信心,也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是不殺生。釋迦牟尼佛宣說過,華智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裡也提過,所有眾生無始劫以來互相做過對方父母的次數不可勝數,也就是說,大大小小的眾生都曾無數次做過我們的父母。我們必須相信這些話,並將所有眾生真正看成與現世父母一樣,這樣的話當然不可能去殺生了。



八、皈依的修法


皈依之後,我們應該反復不間斷地訓練自己,養成良好的串習,令自己生起如上所述的決心,這就稱為皈依的修法。建立起了決心,目的就達到了,所以我們要反復觀察、訓練和培養。皈依最重要的含義就是這個。


皈依的發心


皈依的目的非常關鍵,它也有小、中、大不同的三種,我們稱為下等發心、中等發心和上等發心。現在,不論漢地還是藏地的人學佛,目的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可以包含在這三種發心裡面。


下等的發心


有些人希望這一生健康、長壽、發財,或者是害怕墮入地獄、惡鬼、旁生,為了得到人天安樂才皈依,這就是下等的發心。下等的發心通常是希望從三惡道解脫,得到人天的安樂。其實人天的安樂也只是暫時,不是永久的安樂。希望皈依後得到長壽、健康、發財等,這些都是自私的皈依。以自私心去皈依,就屬於下等發心的范疇。


中等的發心


阿羅漢已經意識到了輪回裡充滿了痛苦,從上面的天道到下面的地獄,沒有不痛苦的地方,在輪回裡唯有備受煎熬。在這個前提下,希望自己脫離痛苦輪回,得到解脫。以這樣的目的去皈依,就是中等的發心。


中等的發心希求的是自己的解脫,沒有想過其他眾生。雖然也能夠得到一個安樂,但也並不是真正永久的安樂。這個發心只比下等發心大一點點。阿羅漢雖然也有慈悲心,但是他就像是一位沒有雙手的母親,想要解救將被洪水沖走的兒子,因為沒有雙手,所以救不了自己的兒子。阿羅漢的慈悲心就同這位沒有雙手的母親一樣,看到眾生受折磨而痛苦時,他雖然也生起慈悲心,但是沒有足夠的勇氣和能力,所以無法救度眾生。


上等的發心


大乘菩薩的發心是什麼呢?不僅是為了自己解脫,更是為了度化眾生、利益眾生,希望所有的眾生能獲得解脫,這就是大乘菩薩的發心。


我們大乘佛教的菩薩就像很勇敢的父親,見到自己的兒子在戰場上將被殺害時,想到「如果我再不去救他,那就會被敵人殺掉」。於是立即奮不顧身地沖過去救自己的兒子。大乘菩薩就是再苦再難都不怕,越危險的時候越去救,越困難的時候越去救,不顧自己的安危決心度眾生,這就是大乘菩薩的發心。


大乘菩薩和小乘菩薩的差別在哪裡?小乘菩薩慈悲心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大乘菩薩的發心不是為求人天安樂或者僅求自己能夠解脫,一切都是為了度化眾生、利益眾生,為了其他眾生而皈依。所以我們也應有這樣的發心。


救度眾生的方式,不是餓了就給他吃,病了就去照顧他,或者布施給他需要的東西,像做慈善事業等等,而是要幫助眾生解決產生痛苦的最根本問題,要解決這些根本問題,必須先把自己的心相續調整好。調整好了以後,才有能力去度化眾生。怎麼調整呢?依教奉行地修法。修法的基礎就是皈依,所以必須要如法皈依。


皈依具體的修法,我們可以依照《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裡有關內容的去觀想、去修行,書裡都講得非常清楚,大家只看一遍《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是不夠的,應反復地多閱讀、多思考,這是非常重要的!

持教聖尊佛行恆廣大

法音弘傳龍吟遍三界

怙主上師金剛壽永固

教法興如夏潮極增盛

 
 

葵涌 大連排道36--40號 貴盛工業大廈  第一期 13樓A 1307室

(舉行法事之佛堂位荔枝角!)

電話:  96702042 郭生(請安裝wechat與我通訊)

佛儀館微信Mr-Kwok96702042

(因太多行騙電話,沒有來電顯示電話,均不接聽。)

如果臨終之人能聞六字大明咒,或甚至死後才向其屍體或骨骸誦六字大明咒,該人之意識即刻由下三道之中得到解脫,往生上三道,終得證果。如是此六字大明咒之功德利益不可勝數。

   

歡迎連結,功德無量。

 

願此殊勝功德 迴向法界有情

盡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願以此網站所有佛經之功德迴向法界有情,一切中陰身眾生,蒙諸佛菩薩接引、業障消除、善業增長,隨願往生西方淨土。

為感謝各搜尋網站弘揚佛教殯儀網站,再以此網站所有佛經之功德迴向Google、雅虎、百度、新浪等員工,事業如意,身體健康,早證菩提。


 

 

 

Powered by ABC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