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佛教殯儀


香港佛教殯儀  佛儀館

 死後49內辦超渡法事供燈、唸佛菩薩名掛經幡布施,才會改變他原本投生之界別   

  六字大明咒

亡者家屬在49天內唸六字大明咒十萬遍,能令亡者罪孽消除,甚至往生淨土。

 

I
關於我們
捐贈 手轉經輪 125元(暫停)
捐贈二部井水地下水管道過濾器給寺院
2023年12月捐贈冬天厚襪(已停止)
服務範圍
助印佛經---佛說千佛洪名寶懺(簡體字版)
開始籌建唐山大型轉經輪
2021年10月27日藏曆佛天降日掛經幡
2022年5月捐贈 3 座 佛塔(已圓滿)
佛教殯儀服務
佛顯靈及往生西方瑞相照片VIDEO (推介)
佛教網站
嬰靈之超渡法事
有關密宗
佛教常識
輪迴實證
高僧開示VIDEO
佛經動畫短片VIDEO
素食店及自製素菜 Video
念珠
慈善機構
政府有關設施及法規
破瓦法
查詢表格
絕症用的中醫及西醫處方
深圳佛教殯儀 臨終助唸
四川省佛教殯儀 臨終助唸
台灣佛教殯儀 生死教育 臨終助唸
全球佛教臨終助念團
打齋---佛教稱超渡法事
現代佛教徒守戒心理及醫學資訊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全名為「甘丹謝知達爾吉扎西伊蘇奇委琅」,意為「兜率天宮講修宏揚吉祥右旋洲」,簡稱「拉章(佛宮,拉卜楞即為轉音)扎西奇」,又因拉卜楞寺寺主第一世嘉木樣曾經學經於拉薩哲蚌寺扎西郭芒扎倉,並出任過該扎倉堪布,所以康藏地區的藏族習慣上稱拉卜楞寺為「安多扎西郭芒」(意為安多地區的吉祥多門院)。


  拉卜楞寺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城西,座落在大夏河北岸、西北山似大象橫臥,東南山似松林蒼翠,大夏河自西向東北蜿蜓而流,呈右旋海螺狀,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吉祥聖地。1709的第一世嘉木樣受青海蒙古和碩特部前首旗貝勒察汗丹津之請,返回故裡在此風光宜人之地建寺,歷經280多年的修建、擴充,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六大扎倉(學院)、四十八座佛殿和囊欠(活佛住所)、五百多座僧院的龐大建築群,在安多地區有「衛藏第二」之稱。1961年,拉卜楞寺被甘肅省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2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這數次撥款維修。


  全寺六大扎倉(學院)分別為鐵桑浪瓦(聞思)、居麥巴(下續部)、居多巴(上續部)、丁科爾、曼巴、季多(喜金剛)扎倉。鐵桑朗瓦扎倉、俗稱大經堂,是拉卜楞寺僧人學習顯宗的學院,一切規定、律儀、都依照拉薩哲蚌寺郭芒扎倉。學僧主要習究三藏(論藏、律藏、經藏)、三學(戒律、禪定、勝慧)及四大教義(毗婆沙、經部師、唯識師、中觀師)。通過師授、背誦和辯論的形式,最終要達到通曉佛學五部大論,即《因明》、《般若》、《中觀》、《俱捨》、《律學》。分十三級學習這五部經典,一般需要15年時間才能學完。聞思學院設三種學位,即然江巴、尕仁巴和多仁馬巴。通常般若部畢業之後的學僧可申請參加然江巴學位考試,每年兩次;凡學完俱捨級的學僧均可獲得尕仁巴稱謂;多仁巴是聞思學院最高學位,其考試非常嚴格,不僅要求俱捨部畢業,而且要經大法台審查認為德才兼備方可報名,正式考前一個月,由寺主嘉木樣大師預考一次,令其背誦五部大論中的《根本論》,合格者方能參加正式考試,考前考僧要設宴五天,邀請本學院六年級以上的學僧及僧友參加,可算考前指導和提示,也促進與學長同窗間的友情。多仁巴候選人凡參加考試而未及格者,終生再無考取的機會,使得每年二個名額更顯珍貴。若取得多仁巴學位,便可被派為活佛經師或屬寺的經師。他們去世後還可轉世,從而形式新的活佛轉世系統。


  居麥巴扎倉,屬密宗學院下院,主奉密宗集密、大威德、大自在(勝樂)、三大金剛、六臂和法王護法。僧眾研習密宗教義,廣授法師灌頂。本院原先戒律繁多,不准穿綢緞,不能飽腹,吃飯須持缽,外出要持錫杖,走路不准仰頭,等等。丁科爾扎倉,為密宗學院上院第二世嘉木樣活佛遵照六世班禪羅桑華丹益西大師的法旨,仿照後藏扎什倫布寺時輪學院創建的,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學僧研習以《時輪經》為基礎,主要研究天文、歷算,所編藏歷,對安多蒙、藏地區農牧業生產起著重大的指導作用,還遠傳到尼泊爾、不丹和印度等國的一些的地區。


  曼巴扎倉即醫藥學院,是第二世嘉木樣大師仿照西藏拉薩藥王山寺醫藥學院創建,專門培養醫學僧人的教育機構,現兼設門診部和制藥廠,該院研制的「潔白丸」、「九味沉香散」、「九味牛黃散」已列入國家藥典;另外還有18種成藥單方被列入西北五省區地區成藥,並行銷全國。季多扎倉即喜金剛學院,主供喜金剛、金剛手大輪、虛空瑜伽、集密、大威德、勝樂等密宗本尊,主要研習喜金剛的生起和圓滿次第之道。其初級學僧除學習該院密宗經典外,還要學習用彩砂繪制壇城,並考試音韻、音樂等,中級學僧主要學漢歷天文歷算、藏文文法和書法藝術,並學習西藏傳來的法舞跳法。高級學僧必須遵守三律,防止身語之惡行,並要求掌握漢歷天文歷算。


  拉卜楞寺建築屬藏式布局,建築形式多為藏式,漢地宮殿式和藏漢混式。六大扎倉各有其經堂,還有十八囊欠(活佛公署)、十八拉康(佛寺)以及藏經樓、印經院等,頗具藏族風格。整個建築群以東北及西北之白塔為標志,高大經堂、佛殿均集中在西北方向,以聞思學院的大經堂為中心點,其它殿宇以半月形格局呈群星捧月之勢。整個建築群有石木和土木兩種牆體結構,所有經堂和佛殿用青色石英巖砌成厚牆,色調素潔,質樸大方,故有「拉卜楞寺外不見木,內不見石」之說,殿頂的四周都有邊麻草扎砌而成的棕紅色矮牆,既減輕房屋載重量,又顯高大美觀,極具莊嚴隆得的宗教氣氛。大經堂因其規模盛大而得名,進深11間,寬15間,內呈木結構,有140根巨柱支撐,可容納3000僧眾誦經,經堂陳設、裝飾富麗豪華、四壁繪各類佛畫並嵌以佛龕書架,柱上懸掛著精美唐卡和幢幡寶蓋,頂幕綴以蟒龍緞。大金瓦寺(即彌勒佛殿)是全寺佛殿建築的典范,帶有濃郁的尼泊爾建築特色,高達10米左右的鎏金彌勒大像為尼泊爾匠人的傑作。


  拉卜楞寺佛像多達萬餘尊,就質地而言,有金、銀、銅、鋁等金屬制品,還有象牙、檀木、玉石、水晶和泥塑作品,而且不少佛冠及佛身均嵌以珍珠、翡翠、瑪瑙、金剛石等珍物,佛像制作精美、形態莊重,面容慈祥,給人以美感,寺內珍藏的上萬幅唐卡多出自藏畫之鄉青海五屯藝人之手。拉卜楞寺也是現有藏傳佛教寺院藏書最豐宣的寺院之一,保存經卷約6.5萬餘部,1.82萬餘種(復本書和《甘珠爾》、《丹珠爾》除外),可分為哲學、全集、密宗、醫藥、聲明、歷史、傳記、工藝、文法修辭等10餘類;珍藏有貝葉經(寫於印度貝多羅樹葉上的經文)二部,印經院內保存有各種木刻經版7萬餘塊。另外拉卜楞寺保存有眾多清王朝以來歷屆中央政府及達賴、班禪頒賜給嘉木樣活佛和其它大活佛的封浩、冊文和印鑒等歷史文物。


  每年拉卜楞寺有7次規模較在大法會,其中以藏曆正月祈願法會和七月敦白日扎法會(也稱七月「說法會」),聲勢最為隆重。藏曆正月祈願法會自正月初三晚直到十七日止,每天全體僧人在大經堂誦經6次,屆時還有「放生」、「亮佛」、跳法王舞、酥油花燈會、「轉彌勒佛」等活動。藏曆七月法會正式日期為藏曆七月初八,僧眾每日集會聽經或辯經7次,並於大經堂廣場外演出聖僧米拉日巴勸化獵夫貢保多傑為主要內容的戲劇表演。表演者全為寺內舞僧,並有執鼓鈸號的僧人樂隊。第一任寺主一世嘉木樣開始組織樂隊,將西藏音樂引入,後又逐漸移植清朝宮廷和內地寺廟音樂,引進漢族樂器,樂隊演奏的曲譜中就有「日臥孜阿」(即五台山)和清宮廷樂「萬年歡」。藏戲由僧人樂隊伴奏,其著名劇目有《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智美更登》、《諾桑王子》、《卓瓦桑姆》、《赤松德贊》等。


  為保護古跡,政府多次撥款維修拉卜楞寺,80年代初就投資80萬元人民幣建藏經樓存放珍貴古跡。198547日大經堂意外失火後,國家撥款1200萬人民幣重建,於1990年竣工,後又建成亞洲獨一無二的「貢唐銅塔」,使寺內建築得以全部修復。


 
 

葵涌 大連排道36--40號 貴盛工業大廈  第一期 13樓A 1307室

(舉行法事之佛堂位荔枝角!)

電話:  96702042 郭生(請安裝wechat與我通訊)

佛儀館微信Mr-Kwok96702042

(因太多行騙電話,沒有來電顯示電話,均不接聽。)

如果臨終之人能聞六字大明咒,或甚至死後才向其屍體或骨骸誦六字大明咒,該人之意識即刻由下三道之中得到解脫,往生上三道,終得證果。如是此六字大明咒之功德利益不可勝數。

   

歡迎連結,功德無量。

 

願此殊勝功德 迴向法界有情

盡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願以此網站所有佛經之功德迴向法界有情,一切中陰身眾生,蒙諸佛菩薩接引、業障消除、善業增長,隨願往生西方淨土。

為感謝各搜尋網站弘揚佛教殯儀網站,再以此網站所有佛經之功德迴向Google、雅虎、百度、新浪等員工,事業如意,身體健康,早證菩提。


 

 

 

Powered by ABC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