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佛教殯儀


香港佛教殯儀  佛儀館

 死後49內辦超渡法事供燈、唸佛菩薩名掛經幡布施,才會改變他原本投生之界別   

  六字大明咒

亡者家屬在49天內唸六字大明咒十萬遍,能令亡者罪孽消除,甚至往生淨土。

 

I
關於我們
捐贈 手轉經輪 125元(暫停)
捐贈二部井水地下水管道過濾器給寺院
2023年12月捐贈冬天厚襪(已停止)
服務範圍
助印佛經---佛說千佛洪名寶懺(簡體字版)
開始籌建唐山大型轉經輪
2021年10月27日藏曆佛天降日掛經幡
2022年5月捐贈 3 座 佛塔(已圓滿)
佛教殯儀服務
佛顯靈及往生西方瑞相照片VIDEO (推介)
佛教網站
嬰靈之超渡法事
有關密宗
佛教常識
輪迴實證
高僧開示VIDEO
佛經動畫短片VIDEO
素食店及自製素菜 Video
念珠
慈善機構
政府有關設施及法規
破瓦法
查詢表格
絕症用的中醫及西醫處方
深圳佛教殯儀 臨終助唸
四川省佛教殯儀 臨終助唸
台灣佛教殯儀 生死教育 臨終助唸
全球佛教臨終助念團
打齋---佛教稱超渡法事
現代佛教徒守戒心理及醫學資訊

 


疏散外風


川芎茶調散


組成:川芎 荊芥各12g 白芷 羌活 甘草各6g 細辛3g 防風4.5g 薄荷12g 食後以清茶調下。


方歌:川芎茶調散荊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風攻上,正偏頭痛悉能康。


功用:疏風止痛。


主治:風邪頭痛。偏正頭痛或巔頂作痛,惡寒發熱,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脈浮者。


方解:本方證為外感風邪所致,故治外風以疏散為主。方中川芎、羌活、白芷可以疏風止痛,分別用於少陽、厥陰頭痛(頭頂或兩側痛),太陽頭痛(後腦牽連項痛),陽明頭痛(前額及眉心痛);細辛散寒止痛,用於少陰頭痛;防風辛散風邪,為治風之要藥;薄荷,荊芥解表疏風,清利頭目;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方藥配伍特點:本方集上行升散諸藥於一方,故祛風止頭痛之效明顯,


用時以清茶調下的作用:取茶葉的苦寒之性,既可上清頭目,又能制約風藥的溫燥升散之性,使升中有降。


「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巔頂之上,惟風藥可治。」


個人感受:我認為本方與九味羌活湯頗為相似,諸經之藥俱備,應用是根據病證加減。


問答題:


川芎茶調散主治何證?病機有何特點?方藥配伍有何特點?



獨活寄生湯


組成:獨活9g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細辛 秦艽 茯苓 桂心 防風 川芎 人參 甘草 當歸 芍藥 地黃各6g


方歌:獨活寄生艽防辛,芎歸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參草,冷風頑痺屈能伸。


功用:祛風濕,止痺痛,益肝腎,補氣血。


主治:痺證日久,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證。腰膝疼痛,肢節屈伸不利[1],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溫,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


方解:為風寒濕邪[2]時久不愈,以致損傷肝腎,耗傷氣血所致。久痺正虛邪實。祛邪-秦艽、防風[3]、細辛(入三陰經,發散陰經風寒,搜剔筋骨風濕而止痛)、桂心(溫補下元腎陽);既能祛風濕又能補肝腎:獨活[4](祛下焦風寒濕邪,蠲痺止痛,為君)、桑寄生、杜仲、牛膝;補益-含有八珍湯之方義,人參、甘草、茯苓四君子去白術、川芎、當歸、芍藥、地黃八珍湯。


配伍特點:是以祛風寒濕藥為主,輔以補肝腎、養氣血之品,邪正兼顧,有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礙邪之義。


久痺用本方,新痺者用蠲痺湯


《素問?痺論》「痺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不仁。」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問答題:


獨活寄生湯主治證病機有何特點?方藥配伍有何特點?方藥配伍意義如何?


--------------------------------------------------------------------------------


[1] 腎主骨,腰為腎之府;肝主筋,膝為筋之會。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筋骨失養,故肢節屈伸不利。


[2] 風寒濕邪:風為陽邪,性善走竄,所致者為行痺;寒邪所致為痛痺;濕邪粘膩,所致為著痺。


[3] 秦艽、防風:為風藥中之潤劑。古人謂「痺證必用秦艽」、「三痺必用秦艽」。


[4] 獨活:「獨活善治在下在裡之伏風」



大秦艽湯


組成:秦艽9g 川芎 獨活 白芍 石膏 甘草各6g 羌活 白芷 黃芩 白術 茯苓 生地 熟地各3g 細辛2g


功用:祛風清熱,養血活血。


主治:風邪初中經絡證[1]。口眼歪斜,舌強不能言,手足不能運動,風邪散見,不拘一經者。


方解:


祛邪——秦艽(祛風清熱,通經活絡,為君),羌活、獨活、細辛、白芷、防風,辛溫之品,祛散風邪;


扶正——又用四君子去人參和四物[2](二地黃同用),茯苓、白術、甘草;川芎、當歸、白芍、熟地、生地[3]


清熱——石膏、黃芩、生地(為風邪郁而化熱所設,藥物可換)


「六經中風輕者之通劑也。」




--------------------------------------------------------------------------------


[1] 病情由淺至深:絡——經——腑——髒。


[2] 用白芍、當歸、熟地養血柔筋,使祛風不傷津。


[3] 二地黃:既有正虛,又有邪實,故二者同用。



小活絡丹


功用:祛風除濕,化痰通絡,活血止痛。


主治:風寒濕痺。肢體筋脈疼痛,麻木拘攣,關節屈伸不利,疼痛又走不定。亦治中風,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經絡中濕痰瘀血,而見腰腿沉重,或腿臂間作痛。


牽正散


組成:白附子 白僵蠶各6g,全蠍3g


功用:祛風化痰止痙。


主治:風中經絡,口眼歪斜。


方解:方中白附子歸脾經,白僵蠶、全蠍歸肝經,祛風通絡止痙。使用時用熱酒調服,可以宣通血脈,並能引藥入絡。另外,炙甘草湯、生化湯也是水酒各半。



玉真散


方歌:玉真散治破傷風,牙關緊急反張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內服一方通。


功用:祛風定痛。


主治:破傷風。牙關緊閉,口撮唇緊,身體強直,角弓反張,甚則咬牙縮舌。




消風散


組成:荊芥 防風 牛蒡子 蟬蛻 蒼術 苦參 石膏 知母 當歸 胡麻仁 生地各6g 木通 生甘草各3g


方歌:消風散內有荊防,蟬蛻胡麻苦參蒼,知膏蒡通歸地草,風疹濕疹服之康。


功用:疏風養血,清熱除濕。


主治:風疹、濕疹。皮膚疹出色紅,或遍身雲片斑點,瘙癢,抓破後滲出津水,苔白或黃,脈浮數。


方解:


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四者共為君藥-—疏風止癢;


知母、石膏——清熱瀉火;


蒼術、苦參——祛風、清熱燥濕(止癢);


當歸、生地、麻仁——養血活血,滋陰潤燥;


生甘草、木通、生地——清熱解毒,使邪從小便而出,為導赤散之方義。


配伍特點以祛風為主,配伍祛濕、清熱、養血之品。


治癢必要疏風。治血包含:配伍活血藥、祛瘀藥;郁久化熱,故用涼血藥;郁久耗傷陰血,故用養血藥。


若癢甚,則加清熱燥濕之品:苦參、白鮮皮、地膚子。

 
 

葵涌 大連排道36--40號 貴盛工業大廈  第一期 13樓A 1307室

(舉行法事之佛堂位荔枝角!)

電話:  96702042 郭生(請安裝wechat與我通訊)

佛儀館微信Mr-Kwok96702042

(因太多行騙電話,沒有來電顯示電話,均不接聽。)

如果臨終之人能聞六字大明咒,或甚至死後才向其屍體或骨骸誦六字大明咒,該人之意識即刻由下三道之中得到解脫,往生上三道,終得證果。如是此六字大明咒之功德利益不可勝數。

   

歡迎連結,功德無量。

 

願此殊勝功德 迴向法界有情

盡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願以此網站所有佛經之功德迴向法界有情,一切中陰身眾生,蒙諸佛菩薩接引、業障消除、善業增長,隨願往生西方淨土。

為感謝各搜尋網站弘揚佛教殯儀網站,再以此網站所有佛經之功德迴向Google、雅虎、百度、新浪等員工,事業如意,身體健康,早證菩提。


 

 

 

Powered by ABC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