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佛教殯儀


香港佛教殯儀  佛儀館

 死後49內辦超渡法事供燈、唸佛菩薩名掛經幡布施,才會改變他原本投生之界別   

  六字大明咒

亡者家屬在49天內唸六字大明咒十萬遍,能令亡者罪孽消除,甚至往生淨土。

 

I
關於我們
捐贈 手轉經輪 125元(暫停)
捐贈二部井水地下水管道過濾器給寺院
2023年12月捐贈冬天厚襪(已停止)
服務範圍
助印佛經---佛說千佛洪名寶懺(簡體字版)
開始籌建唐山大型轉經輪
2021年10月27日藏曆佛天降日掛經幡
2022年5月捐贈 3 座 佛塔(已圓滿)
佛教殯儀服務
佛顯靈及往生西方瑞相照片VIDEO (推介)
佛教網站
嬰靈之超渡法事
有關密宗
佛教常識
輪迴實證
高僧開示VIDEO
佛經動畫短片VIDEO
素食店及自製素菜 Video
念珠
慈善機構
政府有關設施及法規
破瓦法
查詢表格
絕症用的中醫及西醫處方
深圳佛教殯儀 臨終助唸
四川省佛教殯儀 臨終助唸
台灣佛教殯儀 生死教育 臨終助唸
全球佛教臨終助念團
打齋---佛教稱超渡法事
現代佛教徒守戒心理及醫學資訊

 

溫經散寒


當歸四逆湯


組成:當歸12g 桂枝[1]9g 芍藥9g 細辛[2]3g 炙甘草6g 通草6g大棗8


方歌:當歸四逆桂芍棗,細辛甘草與通草,血虛肝寒手足冷,煎服此方樂陶陶。


功用:溫經散寒,養血通脈。


主治:血虛寒厥證[3]。手足厥寒,口不渴,或腰、股、腿、足疼痛,舌淡苔白,脈沉細或細而欲絕[4]


方解:四肢為諸陽之本,陽氣不足,四末失其溫養,所以手足厥寒。然而不見其他陽微陰盛證,卻又脈細欲絕,是血虛而又經脈受寒,血脈不利之故。


本方從組成上是由桂枝湯去生姜,倍大棗,加當歸、細辛、通草而成。血虛寒凝,故以苦辛甘溫之當歸補血和血為主藥,與芍藥益陰合營合而補血虛[5];桂枝[6]辛甘溫,宣通陽氣,鼓舞血行,溫經散寒,以祛經脈中客留之寒邪而暢通血行;細辛啟發腎氣,鼓動諸陽之本,使腎陽上升,外溫經脈,內溫髒腑,通達表裡上下,以除內外之寒邪;甘草、大棗益氣健脾,既助歸、芍之補血,又助桂、辛通陽;更加通草[7]通經脈,使陰血充,客寒除,陽氣振,經脈通,手足溫而脈亦復。


注意四逆散、四逆湯、當歸四逆湯三方的異同點。四逆散治陽郁厥逆,傳經熱邪入裡,陽氣閉郁不達四末,其冷在肢端,症見四肢欠溫,較輕,尚可見身熱,脈弦等症;四逆湯、當歸四逆湯均治寒厥,但前者主治少陰病陰寒內盛,陽衰之極,肢冷過肘膝,一身虛寒之象;而當歸四逆湯是由於肝血不足,血虛寒凝於經脈,其病在經不在髒,其肢厥程度亦較四逆湯為輕,並見血虛舌淡,脈細等。


「四逆湯全在回陽起見,四逆散全在和解表裡起見,當歸四逆湯全在養血通脈起見。」






--------------------------------------------------------------------------------


[1] 桂枝:為氣分、血分藥;而麻黃為氣分藥。注意其區別。


[2] 細辛:大多數辛溫解表藥皆歸於三陽經,如羌活、蒿本等;但也有歸於三陰經者,如川芎歸少陰、厥陰經。細辛其為解表藥,卻歸於三陰經,能夠通表達裡,搜剔筋骨,藥力甚為走竄。


[3] 本證主要為肝血虛,又加之寒邪客於經脈,總之,則為經脈之中又虛又寒之證。


[4] 血虛時經脈本不充盈,又加寒邪阻滯,血行更加不暢,故脈見細或欲絕。


[5] 白芍配當歸「酸甘化陰」更加強補益陰血之力。


[6] 當歸配桂枝「辛甘化陽」,使血脈溫通暢行,陽氣得充。


[7] 通草:作用有三,一是木通苦寒,可防桂、辛溫燥傷陰;二是木通為心經之引經藥;三是木通能降火通利,可防細辛鼓動太過,又可通血脈利關節,使經脈之中氣血暢行無阻。



黃芪桂枝五物湯


組成:黃芪9g 芍藥9g 桂枝9g 生姜18g 大棗4枚 


方歌:黃芪桂枝五物湯,芍藥大棗與生姜,益氣溫經和營衛,血痺風痺功效良。


功用:益氣溫經,和血通痺。


主治:血痺。肌膚麻木不仁,脈微澀而緊。



陽和湯


組成:熟地[1]30g 肉桂3g 麻黃[2]2g 鹿角膠9g 白芥子6g 姜炭[3]2g 生甘草3g


方歌:陽和湯法解寒凝,貼骨流注鶴膝風,熟地鹿膠姜炭桂,麻黃白芥甘草從。


功用:溫陽補血,散寒通凝。


主治:陰疽[4]。漫腫無頭,皮色不變,酸痛無熱,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或遲細。或貼骨疽、脫疽、流注、痰核、鶴膝風等屬於陰寒者。


方解:本證虛是「本」,寒是「標」,故方中重用熟地,大補陰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膠,補腎助陽,強壯筋骨,兩者合用,養血助陽,以治其本[5],共為君藥。臣以姜炭、肉桂溫熱之品以溫通寒凝濕滯。佐以麻黃,辛溫達衛,宣通經絡,引陽氣,開寒結;白芥子祛寒痰濕滯,可達皮裡膜外,兩味合用,既能使氣血宣通,又可令熟地、鹿角膠補而不滯。甘草生用為使,解毒而調諸藥。


本方為治療陰疽的常用方劑。


「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法的代表,另金匱腎氣丸亦同。




附:瘡瘍


瘡瘍有陽證、陰證之分。陽證者為陽癰,以皮色發紅,跟腳緊縮,紅腫熱痛為主要的症狀,治法以「消」、「托」、「補」三法。


「消」法適用於瘡瘍初起,尚未成膿,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散結消腫治之,如仙方活命飲(消法之代表方);


「托」法適用於膿成未潰,治之以扶正益氣,托毒外出,可用生黃芪,如透膿散、代刀散;


「補」法適用於膿成已潰,由於氣血虧虛不能斂瘡生肌,治之以補益氣血,如十全大補湯。


陰證者為陰疽。

--------------------------------------------------------------------------------


[1] 熟地之用: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其代表方為金匱腎氣丸。


[2] 麻黃:取其開腠理、布達陽氣之功以運行藥力。量小是恐其傷陰耗血。


[3] 姜炭:即炮姜,炒炭使之走血分。


[4] 陰疽:多由素體陽虛,營血不足,寒凝濕滯,痺阻於肌肉、筋骨、血脈所致,故局部或全身見一系列虛寒表現。「寒性屬陰,易傷陽氣。」治之宜溫陽補血,散寒通滯。


[5] 腎藏精,肝藏血,血充精足則肝腎旺,腎主骨肝主筋,肝腎旺則筋骨得養而強壯,故附於筋骨寒邪自祛。


 
 

葵涌 大連排道36--40號 貴盛工業大廈  第一期 13樓A 1307室

(舉行法事之佛堂位荔枝角!)

電話:  96702042 郭生(請安裝wechat與我通訊)

佛儀館微信Mr-Kwok96702042

(因太多行騙電話,沒有來電顯示電話,均不接聽。)

如果臨終之人能聞六字大明咒,或甚至死後才向其屍體或骨骸誦六字大明咒,該人之意識即刻由下三道之中得到解脫,往生上三道,終得證果。如是此六字大明咒之功德利益不可勝數。

   

歡迎連結,功德無量。

 

願此殊勝功德 迴向法界有情

盡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願以此網站所有佛經之功德迴向法界有情,一切中陰身眾生,蒙諸佛菩薩接引、業障消除、善業增長,隨願往生西方淨土。

為感謝各搜尋網站弘揚佛教殯儀網站,再以此網站所有佛經之功德迴向Google、雅虎、百度、新浪等員工,事業如意,身體健康,早證菩提。


 

 

 

Powered by ABC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