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佛教殡仪


香港佛教殡仪  佛仪馆

 死后49内办超渡法事供灯、念佛菩萨名挂经幡布施,才会改变他原本投生之界别   

  六字大明咒

亡者家属在49天内念六字大明咒十万遍,能令亡者罪孽消除,甚至往生净土。

 

I
关于我们
捐赠 手转经轮 125元(暂停)
捐赠二部井水地下水管道过滤器给寺院
2023年12月捐赠冬天厚袜(已停止)
服务范围
助印佛经---佛说千佛洪名宝忏(简体字版)
开始筹建唐山大型转经轮
2021年10月27日藏历佛天降日挂经幡
2022年5月捐赠 3 座 佛塔(已圆满)
佛教殡仪服务
佛显灵及往生西方瑞相照片VIDEO (推介)
佛教网站
婴灵之超渡法事
有关密宗
佛教常识
轮回实证
高僧开示VIDEO
佛经动画短片VIDEO
素食店及自制素菜 Video
念珠
慈善机构
政府有关设施及法规
破瓦法
查询表格
绝症用的中医及西医处方
深圳佛教殡仪 临终助念
四川省佛教殡仪 临终助念
台湾佛教殡仪 生死教育 临终助念
全球佛教临终助念团
打斋---佛教称超渡法事
现代佛教徒守戒心理及医学资讯

 

金刚经浅易卷三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此乃金刚经无住布施之文。


无住就是般若,般若不住一切法,凡夫法法有所住,故不得般若。若想求般若,一切不可住,不住财色名食睡,乃至不住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古人云∶「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何人?」不与万法为伴侣者,便是般若。所以一切众生成佛时,什么也无,惟有般若具足六度万行,庄严佛土。菩萨悟道时亦然,惟有般若,以般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观音菩萨得般若,寻声求苦;普贤菩萨得般若,六度万行齐修;文殊菩萨得般若,教一切菩萨发菩提心,得根本智;地藏菩萨得般若,空地狱,众生度尽,然后证菩提。所以般若之行,一行一切行,行行遍法界,故经中云∶其福德犹如虚空。


六度以布施为首,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舍财而施名为财施;历代三藏法师说法,令人悟道,称为法施;观音菩萨现神力救众生苦,是无畏施。


以菩提心修布施,菩提心不住一切法---不住生死、不住涅盘、不住六根、六尘、六识,不住欲界、色界、无色界,于三界九地已证之法亦不住,是谓菩萨于法,应无所住。不住就是布施---内舍悭贪烦恼,外利益一切众生。


不住一切法,自性清净名为戒波罗蜜。持戒度毁犯,舍离破戒的妄想,是为上求佛道;持戒清净,以戒福利益众生,是为下化众生。菩提心不住一切法,在尘而不染尘,在欲而离欲,名为戒波罗蜜。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忍辱。不住就是无生,烦恼不生,就是忍辱波罗蜜。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精进。用功而不住法,便忘了时间性,是名精进波罗蜜。


不住于法行于禅定,「不住」者,空也,一切法空便入定。色空入色定,受想行识空,入受想行识定,火空入火定,水空入水定,空空入空定。能空一切法即得定,是谓菩萨于一切法无所住,而行于四禅八定。


菩萨于一切法无所住,所谓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之法无住,无住便是般若,是谓菩萨于一切法,应无所住,行于般若。


又佛弟子中,舍利弗智慧第一而不住智慧,以智慧布施利益众生,若有所住,便生出自私自利之心;目犍连神通第一,不住于神通而利益众生 ; 阿难多闻第一而不住于多闻,以多闻结集经藏,利益无量众生,是为不住于多闻而行布施。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以长处布施利益众生,不应住于长处。我们虽然还未开悟,亦可以把自己的长处贡献出来,布施利益众生,有所住,便是悭贪。所以凡夫菩萨,亦可以不住于法而行布施。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不住色」,财是色之一,不住财就能布施财,不住珍宝之色,亦能以珍宝布施。菩萨不住一切色,是故能以最好之物布施。不住,就是智慧,有智慧就不会起烦恼,所以对财物之色不会悭贪。


不住色是智慧,布施是慈悲,所以菩萨有智有悲。罗汉不住色,但不肯布施,所以有智无悲。凡夫不但住色,亦不布施,所以无智无悲。


「不住法」,法即法尘,三藏十二部语言文字经典,就是法尘。不住于法就能布施法,是法施;若住于法,就不愿以法布施,是为吝法。


不住神力,以无畏神力利益众生,是无畏施。若有威德而住于威德,不能布施;不住威德,就可以神力布施。例如观音菩萨神力能救苦,神力能与乐,是为无畏施。


所以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则具足三种施。不但如是,戒亦具足;著色破戒,不著色,心清净,便是戒。不住声香味触法,心清净,戒亦清净。


如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烦恼不生,忍则众恶无喧,名忍辱波罗蜜。


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空了时间性,是谓精进波罗蜜。


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空,得禅定波罗蜜。


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一切法不住便住于般若。


因此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不但能布施,更能修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布施时,不应住我相,若「有我」布施,将来便「有我」受果报,亦即有我入生死。无我布施,则无我受果报,谁受生死?


菩萨布施,不住我相,「我」则无限量,周遍法界,以法身真我,供养大众。


布施时,若有受施的人相,便会有拣择。有分别心,则心量小,心小福亦小。梵网经云∶「供养五百罗汉菩萨僧,不如僧次一凡夫僧。」供养五百罗汉菩萨僧是分别心,在大众中僧次一凡夫僧是无分别心,有分别心不及无分别心。布施时若无受施的人相,则无分别拣择心。


菩萨布施,不住于人相,人相无限量,上供四圣,下济六道。


布施时,若著所施的物相,物有大小,福亦有大小,故福有限量。有限量是有为法,无为法无限量。


菩萨布施,不住物相,物相便无限量,布施物周遍法界,福德亦周遍法界。


菩萨不住相布施,内不见有布施的我相,外不见有布施的物相,亦不见有受施的人相,三轮体空,是为无相布施。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为何要以无相布施?


不住相布施是无为法,无为法无相,无相即无大无小。既无大小,故福德不可思量。住相布施是有为法,有为法有相,相有大小,故福德可思量。


是故世尊拈花示众,迦叶微笑,一花虽小,但一朵花可以供养法界如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东方虚空无有大小,故不可思量。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世界中大者莫过虚空,一切性中大者莫过佛性。何以故?凡有形相,不得名为大,虚空无形相,故名为大。众生心性有限量,例如恶性不含善性,刚性与柔性不能并住,此乃限量,不得名为大。佛性则无有限量,善恶均能觉,非动非静,觉动觉静,故名为大。


虚空中无东西南北,若见东西南北,亦是住相,不得解脱。佛性本无我、人、众生、寿者,若有四相,即是众生性,不名佛性,亦所谓住相布施也。菩萨行施,不住于相,无所希求,其所获福德,如十方虚空,不可较量。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须菩提请问世尊∶「云何应住?」佛言∶「应如是住。」---


无住而住,就是住于菩提心。布施无住,布施的功德便住于菩提心;持戒无住,持戒的功德便住于菩提心;忍辱无住,忍辱的功德住于菩提心;禅定无住,禅定的功德住于菩提心。菩萨修六道万行,一一离相,无相的功德,住于无相的菩提,故云∶「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色身有相,法身无相。色身者,四大和合,父母所生,肉眼所见;法身者,非父母所生,无有形相,亦非青黄赤白,肉眼所不能见,惟有慧眼乃能见之。


凡夫但见三十二相的色身如来,不见无相的法身如来。法身身等虚空,是故佛问须菩提,能否以身相得见法身如来。


须菩提知道,凡夫但见有相的色身如来,认为色身是有,著有见,不见无相的法身如来,故言不能以身相,得见法身如来。


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须菩提再解释∶「世尊所说的色身如来是应身,应身有身有相,法身无身无相,若能见身即非身,相即非相,即见法身如来。」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金刚般若是佛的境界,由众生到佛的境界,其实是不隔的,迷即众生,悟时是佛。何谓不隔?波浪即水,不是离开波浪才有水,即波浪而见有水,但波浪不是水的本性。从波浪体会水不难,但著了波浪,则永远只见生灭无常的波浪,见不到不生不灭,一体的水性。所以众生悟佛道,说难不难,故谓不隔。


金刚经处处教我们离相---度众生不见有众生相可度、布施不见有布施相,离相即可见法身如来,不是以三十二相见法身如来。以三十二相见法身如来则不用修行,舍卫国九亿人,有三亿人见佛闻法,三亿人见佛而不闻法,三亿人不见佛不闻法,业障深重所致,佛法的确难闻。


既闻了佛法,为什么还未开悟呢?问问自己可有种善根?未种要种,种了之后可有增长?增长了可有成熟?若善根成熟,一闻佛法即悟道。若善根未成熟,或未增长,甚或未种善根,那你以什么来悟呢?


上来说得很清楚,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错,诸相非相是如来,但你何曾见到诸相非相?人家赞叹你便欢喜,开罪了你便发脾气,什至发梦时也还不知梦是非相,知道梦是非相就好了。但是任何一个人在梦中不知是梦,不知梦是非相,等到醒来时,才知梦是非相。人生如大梦,有谁知道自己现在发梦?知道现在发梦,就见到非相的法身如来。但现在不知道自己造梦,便著相见生死,所以虚云老和尚说∶「拜佛若能见到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有人问赵州老人∶「请问和尚,何谓佛?」「殿里底。」「那是泥塑木像,我不问这个佛,我问法身佛。」「殿里底!」


法身佛未曾离开有相佛,若见诸相非相,便见法身如来。倘若离开诸相,那里还有法身呢?离了众生,那里还有人成佛呢?成佛是众生成,没有众生,谁来成佛?离了波浪,那里有水?惟有离了波浪的相,便能见清净的水体,所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法身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此乃金刚经正信之文。


须菩提知道世尊所说的是大乘法,小乘的罗汉也不易解,更何况未出轮回的众生,所以问:可有众生,得闻「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章句,亲见法身如来,而生实信?世尊又谓布施无相,那一个人见到布施无相,而能相信无相的妙行呢?须菩提意谓,众生一定要见到三轮体空,才能生实信。


修行用功,若能够见到诸相非相,即见法身如来。能够见到法身如来,就算在任何艰苦的情形下,也不会退心,若只有泛泛而信,而未见法身,遇境逢缘,被五欲六尘之境所转,便生退心。


从前我认识一位居士,很诚心修行,甚至如来的舍利,也给他求得,后来年老时,他开始有点糊涂。我再次见他时,他说自己身体不好,要食狗肉,我很替他可惜。从前他的至诚心,可以求得释迦佛的舍利,现在年老时,反而食狗肉,可知道他未曾有一个实信,只是泛泛而相信。为何他可以得到舍利?那是他的一念诚心所感,但未见法身如来,所以未生实信,只是泛泛而相信。例如朝普陀山,不是每一个人朝普陀山回来之后,一定会转好的,有些人依然故我,皆由未曾有一个实信。实信真实,真实地相信佛教,是为正信。


见到法身如来,法身就是般若,般若就是佛性,佛性就是菩提。既然得见菩提,又怎么不会相信,又怎么会生退心呢?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如来说法,若无人相信,如来是空说。如来言不虚发,如来金口出言,不会空说。如来说「若见诸相非相」,须菩提以为在法会中无人相信,其实除了须菩提相信外,还有一千二百五十位阿罗汉会相信,焉能说「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所以世尊谓须菩提∶「莫作是说。」


不但现在有人相信,如来灭后,亦有人相信。信什么?信「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般若妙法。


「后五百岁」者,如来灭后,有五个五百岁。第一个五百岁,解脱坚固,其中有龙树菩萨,优波 多尊者,度无量人,依如来的遗教,得解脱之果。


第二个五百年,禅定坚固,佛弟子虽未得解脱之果,有修四禅八定、有修念佛三昧、有修数息观、有修空观等,皆得禅定三昧。在此五百岁中,亦有人相信般若。


第三个五百年,多闻坚固,佛法开始流入中国,当时有鸠摩罗什法师、道安法师等,一个寺门中,最少住上五百位和尚。道安法师讲经时,最少有一万人听法,是为多闻坚固,在此五百岁中,亦有人相信般若。


第四个五百年,寺庙坚固,在六祖菩萨时代,恰巧是佛灭后二千年,马祖兴丛林,百丈立清规,到处是佛堂,是为寺庙坚固,办道场求福。在此五百岁中,亦有人相信般若。


第五个五百年,斗诤坚固,各立门户,学者无所适从,但仍有人相信般若。


在最后的五百年中,有努力求福求慧者,严持如来清净戒,由清净戒得见如来无相戒。


例如杀生,杀了一条鱼、一只鸡,是有相,不杀生即无杀,无杀即是无相。戒是无相,功德亦是无相,如是不盗、不淫、不妄,亦是无相。


「修福」者,福有三种∶布施、持戒、禅定,文中指的是修禅定的福。佛灭后第五个五百年,佛弟子持无相戒,修无相定,依此章句,能生信心,信心清净,得见法身如来,知道法身才是真实,故云「以此为实」。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


「诸相」我已见到,但是还未见到「非相」,皆由自己的善根还未成熟,所以要多种善根,如何种善根呢?


地藏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 ,地藏菩萨,即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不令退失。


所以若不在佛法中种善根,就是以恒河沙七宝布施,也只得人天的果报,是有漏的因,生死的果,决不能成佛。所谓修行者,就是栽培自己的善根,闻了佛法便有善根,要好好的栽培。


善根是于佛法中来,悟与不悟,看你可有善根;早悟或迟悟,也得看你善根成熟还是未成熟。


种善根者,如地藏经所说,于诸佛所而种善根,故云「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善根成熟,方可解般若。此外,诵经、念佛、拜佛、参禅,也是种善根,应该勇猛精进,念念佛、念念种善根。


「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是指长远心,以长远心修行,直至善根成熟,一闻法,便大彻大悟。


马祖二十年不开口,二十年种善根;南泉祖师得法后,三十年不下山;达摩祖师九年面壁,九年种善根,是谓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善根成熟,就是闻法开悟之时,所以种善根须有长远心。善根由种子而增长,因增长而成熟,善根成熟,闻法即悟。


应以何身得度,观音菩萨即现何身而说法度之,为什么观音菩萨不现身向我们说法呢?因为我们的善根未熟。若善根未成熟,就是观音菩萨向我们现身说法,我们也不能开悟。诸佛如来出现世间,都是在众生善根成熟之时,是故释迦世尊初转法轮之时,五比丘证阿罗汉果,百万诸天证无生法忍。


闻是章句,一念生净信,念念生净信。念念生净信是由最初第一念而生,在最初一念清净信心中,见到自己的佛性,知道佛性才是真实。因此,「一念生净信」,是属于十信位的菩萨。傅大士云∶「信心生一念,诸佛尽能知;修因于此日,得果未来时。三大经多劫,六度久安施;薰成无漏种,方号不思议。」


从一念信心而修因,以十信为因,进而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而得佛果,故云得果未来时。


由一念信心而修佛因至成佛果,须经三大阿僧只劫修六波罗蜜,把八识田中有漏的种子薰成无漏,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普照十方世界,所以信心生一念,是成佛之因。经云∶「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三界苦轮海。」见法身后,生死已了,虽然还未成佛,但是已经长别三界轮回苦海。


修行不难,天天的念佛诵经坐禅,但是难在一念生净信,我们不但未曾有一念生净信。反而念念妄想昏沈,未曾有一念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上文我曾经引用涅盘经中两句法语∶「发心究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难。」发心及究竟成佛,等一无异,惟是二者之中,先心最难,即是一念生净信者。果从因生,不是因从果生,一念生净信是佛因,佛因较难,但只要有一念净信的佛因,将来自然有成佛的佛果,所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的功德很大,有谁知道呢?---


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


一念净信的功德,乃至菩萨、声闻、缘觉,也不知道,惟有如来知道。此文中「如来」,是指十方如来,不是单指释迦牟尼佛。「如来悉知」,「悉」,乃「尽」的意思,佛心尽知,佛眼尽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见佛法身,一念生净信,就是见性,任何功德都不及见佛性的功德大。


「是诸众生」者,虽云见性,但还是众生,因为第一念见,又不知何时何日,于第二、第三念再见,不过第一念见了之后,信心成就,永不退转。「得如是无量福德」,佛性内有无量福德,所以见佛性的福德亦无量。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五蕴和合为我,从五蕴起执,有我相。空五蕴即见法身,法身无相,所以见法身后,不再有我相。


四大和合为人相,命终时,地归地、水归水、火归火、风归风,四大分散,何来有人相?所以见法身后,不复再有人相。


法身无生,无生则无灭,生灭的妄想心灭,众生相亦灭,故无复众生相。


既不执身为我,便没有长短寿之分别,所以无复寿者相。是故悟道之人,生死来去自由,能够坐脱立亡。


无法相者,悟道之人,离名绝相,不再执著三藏十二部诸法的名相,但亦不执著谓无三藏十二部的名相,故云「亦无非法相」,若言无三藏十二部,便是谤法。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是诸众生」,指未悟道之人,众生未悟道,未生一念净信以前,若见相,便立即取相,相就是境,都是虚妄。若取相,则有我、人、众生、寿者,是谓无明。


有些人执法相,法相者,三藏十二部诸法的名相。其实法相是让我们依著来修行,不是要我们去取著,言我能解名相,其实所解的是名相,能解的是谁?是妄想。所谓「名相妄想,真智如如。」名与相是二法,解名相的是妄想。妄想灭,得真智;名相灭,见如如之理。若取名相,心内便著我人众生寿者四相。


假如不取诸法的名相,却去取诸法的非相,认为不须依三藏十二部的经典修行,你教他念佛,他说不须要念佛;你教他持戒,他说不须要持戒;你教他拜佛、坐禅,他说不须要拜佛、坐禅,名为取非法相,亦名为谤经。所谓「离经一字,是为魔说。」亦著了我人众生寿者。


其实佛说法是无定的,众生著空,如来说有,以有破空,但不可执有,故云「不应取法」;众生若著有,如来便说空,以空破有,但亦不可执空,故云「不应取非法。」


上来「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一念相应,见到法身如来,见到自己本来面目,其福德犹如虚空,从此无四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从性起修,直至成佛。未曾有一念生净信者,那么,就要小心,修行第一个条件,切莫取任何相,取相便迷性,若见相而不取相,离相便见性。


何谓取相?取相即取法。法者,一切法,简而言之,不离一个「有」字。「有」莫取,「非有」亦莫取。修行时,不是见「有」便见「无」。见有之时,不取有相,过了「有」关;见无之时,不取无相,过了「无」关。要透过「有」、「无」二关,才能悟道。


例如坐禅时,妄想来,不取妄想,妄想便灭去。灭了之后,昏沈又来,昏沈又是一个相,不取昏沈相,昏沈便灭去。灭了之后,妄想相又来。如是妄想及昏沈相间而现,若离妄想及昏沈,便能得定。「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法即是「有」,非法,即是「无」,以「有」、「无」概括一切,所以法及非法,皆不应取。


昔日赵州门下,有一学人,向赵州老人告假,到南方参学去,赵州老人云∶「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三千里路逢人,不可错举。」那位学人即时醒悟过来,不再去参学。


到南方参学不外是想见性,见性之路,依法华经说,有五百由旬,依赵州老人说,是三千里路逢人。但未见以前,在三千里路程内可能见到佛,所以有佛处不得住。有佛既不住,无佛又如何?无佛处急走过。离有佛、无佛两边,就是行于中道,就是般若,所以云三千里路逢人,不可错举。」


「以是义故」,以不取二边的中道义故,「如来常说」,如来于方等八年、般若二十二年,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对谁说呢?对比丘说,因为比丘求了生死,在家二众未必求了生死,故云∶「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来所说的法,都能度人离生死苦海,到涅盘彼岸。到了彼岸后,如来所说的一切法都要舍,何况世间法,更要舍。


其实舍法即是舍心,法舍至极点,心亦舍。心与法相连,法尽,心亦尽;法绝,心亦绝,所以舍法就是舍心。若还有一法在,即是未肯舍心。例如要保护黄金,不是有一法保护黄金,是你的心要保护黄金,若肯舍黄金,你的心亦舍掉,是故舍法即舍心,舍心即舍法,心法俱舍,心空法尽,即到彼岸。到了彼岸,船要舍,心亦要舍,法穷心尽,即见如来。修行无别法,惟「舍」而矣。


 
 

葵涌 大连排道36--40号 贵盛工业大厦  第一期 13楼A 1307室

(举行法事之佛堂位荔枝角!)

电话∶  96702042 郭生(请安装wechat与我通讯)

佛仪馆微信Mr-Kwok96702042

(因太多行骗电话,没有来电显示电话,均不接听。)

如果临终之人能闻六字大明咒,或甚至死后才向其尸体或骨骸诵六字大明咒,该人之意识即刻由下三道之中得到解脱,往生上三道,终得证果。如是此六字大明咒之功德利益不可胜数。

   

欢迎连结,功德无量。

 

愿此殊胜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尽除一切罪障 共成无上菩提


愿以此网站所有佛经之功德回向法界有情,一切中阴身众生,蒙诸佛菩萨接引、业障消除、善业增长,随愿往生西方净土。

为感谢各搜寻网站弘扬佛教殡仪网站,再以此网站所有佛经之功德回向Google、雅虎、百度、新浪等员工,事业如意,身体健康,早证菩提。


 

 

 

Powered by ABCHK.com